清热燥湿:可用于湿温、暑湿,症见胸闷、恶心呕吐、身热不扬等,也能治疗湿热泻痢、黄疸、带下等多种湿热病症。
泻火解毒:能清实热、泻肺火,用于热病高热烦渴,也可治疗肺热咳嗽、咽喉肿痛、热毒疮疡等。
止血:对于血热导致的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出血症状有止血作用。
安胎:可用于治疗血热胎动不安。
其他作用:现代研究表明,黄芩还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过敏、抗氧化、保肝等作用。
副作用损伤脾胃:性寒,脾胃虚寒者服用可能加重症状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大便稀溏等。
引发过敏:对黄芩过敏者服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起水泡样药疹等,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。
中毒反应: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下降等症状。
神经兴奋:部分人群服用后可能出现失眠多梦、烦躁不安等神经兴奋症状。
配伍炮制常用配伍:黄芩配半夏可治痰热互结之咳嗽痰黄稠且多、少阳证等;配黄连能增强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效果,用于上、中二焦热盛病症;配防风可治肝经风热所致血崩、便血等;配升麻可用于积热在肠所致泻利、脱肛;配栀子能清三焦肺热,治疗火热表里俱盛、湿热黄疸等。
炮制方法:炒黄芩是取黄芩片文火炒至深黄色微有焦斑;酒黄芩是黄芩片用黄酒拌匀闷润后炒干,可清上焦湿热;黄芩炭是炒至表面黑褐色,用于止血;姜黄芩是用姜汁拌匀炒干,可和胃止呕;蜜黄芩是用蜜炙,可缓和苦寒之性,润肺止咳。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常用量为 3-10 克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特殊功效及主治病症清上焦热要药:尤其善于清除肺经之热,对于肺热咳嗽、咳痰黄稠等有特效,是治疗肺热病症的常用药。
治疗胎动不安:针对血热导致的胎动不安,有很好的安胎作用,常与其他养血滋阴、补肾安胎药同用。
治疗湿热黄疸:与茵陈、栀子等配伍,可通过清热燥湿、利胆退黄,有效治疗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的黄疸。
常用方剂黄芩滑石汤:出自《温病条辨》,由黄芩、滑石、蔻仁、通草、猪苓、茯苓、大腹皮组成,用于治疗湿温身热。
黄芩泻肺汤:出自《张氏医通》,含黄芩、大黄、连翘、山栀、苦杏仁、枳壳、桔梗、薄荷、生甘草,可治肺热喘嗽,里实便秘。
黄芩汤:出自《伤寒论》,由黄芩、芍药、甘草、大枣组成,主治太阳、少阳合病下利。
半夏泻心汤:出自《伤寒论》,含黄芩、半夏、黄连、干姜等,能寒热平调,消痞散结,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。
葛根黄芩黄连汤:出自《伤寒论》,由葛根、黄芩、黄连、甘草组成,可解表清里,用于协热下利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